180章 “带路党”在行动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玉米小说 > 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 180章 “带路党”在行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180章 “带路党”在行动

  “好嘞,何掌柜。”王方家答应着,把文件捡好,不要掉了就行。在王家,他的文化不行,只认识数百个字,他怕是年不懂上面的内容。但大哥王方成是秀才,三弟、四弟读书都比他厉害。呃,这也是此前王方家只能做跑船这种餐风露宿之事的原因。

  从汉阳行船回浠水,要过华容、黄冈、鄂州等地,全程二百余里,进入浠水后还有一段逆水路段,再加上是满货重船,所以这时间多是两天满满的。

  回到家的王二东家,把文件甩给大哥,“这是南华商馆何掌柜给的,说要麻烦我们啥的,大哥你拿主意啊。”然后就回自己的小家关起门,和刚过门不到半年的娇妻卿卿我我去做一些没羞没躁的事了。

  就在这家伙做完事,妻子还在他怀里拱来拱去时,家里请的账房先生远远地喊道,“二东家,大东家有请。”

  “呃,这算个啥子事啊!”王二东家抱着妻子又啃了两口,才颇为不甘地穿衣下床。好在他媳妇儿贤惠,立即用从南华买回来开水瓶倒出一些开水并和一些冷水,在一个搪瓷盆里成湿热水后用同样从南华商馆买来的毛币给他擦洗身子。

  那舒服的感觉让王二东家兴奋得嗷嗷直叫唤。

  “死鬼,你这叫声好撩人呢。”年轻的妻子呢喃了一声,又躺回了被窝。此时初春,天地还未开化,小媳妇还很恋床。

  王二东家心痒痒地在媳妇身上揪了几把,才堪堪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小家。王家,其实是因为大哥王方成才发起来的。

  王家以前,不过是有几亩地的自耕农,靠父亲也就是王老太爷辛苦供王方成读私塾,谁知王方成读书很有天赋,受到了塾师的特别喜欢,并在25岁那年考中了秀才。

  几个弟兄开始受到了家有秀才哥哥的好处,原本欺负王家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来交朋友的人,而且是有头有面的。而王家,就这样成了县里的大族之一,虽然还赶不上几个举人老爷家,但王家已经很不错了。

  但后来王方成考举人却诸事不顺,年过三十后就安心带弟兄一起经商,慢慢地有了一份家业。而且在纯商业上,王家在浠水也差不多算得上一号。

  也因为如此,“大东家”三个家,在王二东家耳朵中,不谛于圣旨般的威力。

  “大哥,三弟,四弟。”王方家看到三弟王方立、四弟王方业都在,当即神色一肃,认真起来。

  王方成看了二弟一眼,也没说啥,只是讲:“二弟,你看过南华商馆的这份告书么?”

  “没有,难道有啥不好。那何掌柜说,南华商馆处事公道,保证不亏待各路合作商家呢。”王二东家有些不明。

  “呃,你这人。当年读书认真一点,也不会这样了。”王方成叹了一口气,只得解释道:“南华商馆说,他们南华自治领在南洋,需要大量的人口,老人小孩都可以。他希望我们王氏货栈出面,将浠水那些吃不上饭的老人与小孩子都送到汉阳他们的基地,然后他给我们按照老人2两银子,儿童不分男女3两银子的价格支付报酬。”

  “哎呀,这事儿,是好事呀。我在汉阳就听到,朝廷也同意南华在各地移民呢。”王二东家没心没肺。

  “好事,就你知道好事,别人会不知道?”王方成说道,“这事儿,从朝廷讲是允许的,但浠水县却未必允许啊。你把老人儿童运走能挣钱,别人难道不会挣钱?所以,这事儿还得有个计较。”

  “什么计较?”王方家不明白。既然事儿好就做吧,还要计较啥?

  “你马上叫一艘小船去汉阳,就说我王家愿意与南华商馆合作,只是这移民细节还需要多多指教。他们在文件中说了,如果我们愿意合作,他们会派人来协助。所以你去把这协助的人请到浠水来。”

  王家的这一行动倾向,正是金安所设计的。

  在一定利益的驱动下,一定会有商家愿意与南华合作,协助将人口转移出各自地区。本来,这些没有吃食的人,差不多快要饿死了,去南华能吃一顿饱饭,也算是救人一命。从道义上讲,是没问题的。

  但是,毕竟是从一个地方运人走,这对于地方官的声望肯定不太好,而且用船运人,难免不出现意外,而只要死人,怕就是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这时,就需要南华与协助商共同合作,提前在官府方面下一些功夫,譬如给官府一定的人口费用,当然也可借此机会拉一些青壮去南洋。

  总之,南华不太可能把触角直接伸到浠水这样的县城,但有了王氏货栈这样的“带路党”协助做起来就容易得多。

  如果还有困难,就再次用钱来铺路。

  根据金安的预算,引进一个儿童和老人到南洋,平均成本控制在20两银以内就算合理。但协助商家,从运费的角度,每人23两银,真心不亏待他们。

  而有了本地“带路党”,华人堂、青龙卫的势力也才能深入到这一地区。毕竟,南华的商业,并不只是销售一块,它还包含商业意识理念的传播。

  有了长江沿线数百县域级大商人的倾情“带路”,癸卯年开春之后,南华举步维艰的移民之路渐渐地加快了速度,原本一个月只能五六千的移民速度,终于渐渐地达到了万人,并在农历四月起稳定在万人以上。

  这一万人之中,青壮便有三千余人,儿童有近四千人,老人亦有近三千人。这种人口比例,对南洋是非常有利的。至于南洋每月为此花费的三四十万银两,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讲是一笔巨财,但就华人的千秋命运来讲,那就微不足道了。

  而在这其中,“带路党”的作用同样是巨大的。而且,这些与南华深度合作的“带路党”,其中的一些后来还加入到了南华之中,成了南华第二轮向外拓展的先锋力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m123.cc。玉米小说手机版:https://m.ym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