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借题发挥_盛唐剑圣
玉米小说 > 盛唐剑圣 > 第四十九章 借题发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九章 借题发挥

  静!

  静!静!

  整个大殿一片安静!

  李隆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对于自己的杰作,颇为满意。

  想着自己堂堂一个帝王,却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让堂下的满朝文武逼得,不得不将自己心爱的女子打入冷宫。

  那种滋味,让重感情的李隆基实在觉得憋屈难受。

  看着满朝文武的嘴脸,他心里的火就不打一处来。

  想着你们都不理解朕的感受,朕又何必在意你们的想法?

  其实百官所请,除了王毛仲不靠谱,张敬忠、孙仁献、王晙都是有资格的。

  不说他们功绩多少多少显赫,几多几多牛逼,但皆在历史上留有点滴贤明,尤其是王晙……

  但是李隆基偏不愿意听,非但不听,还任由他们吵闹,自己在上头看戏,看一群猴子相互争吵。

  就在他们争出结果的时候,他再出言,一锤定音,说出了一个没有任何人想到的答案。

  裴旻,那个即将成为河西节度使的男人。

  好半响!

  “陛下不可!”

  裴旻的老对头伴食宰相卢怀慎快步站了出来。

  “有何不可?”李隆基拿出了自己的王者气概,身躯微微前移,双眼带着几分蔑视的看着卢怀慎。

  卢怀慎让李隆基瞧得心头一颤,硬着头皮道:“陛下,裴国公自请调往河西,陛下岂能负他好意?”

  “朕岂会负静远?”李隆基理所当然的道:“所以朕已经下令,命他为河西节度使,统凉、甘、肃、瓜、沙、伊、西七州兵马!”

  “可陇右?”

  李隆基不以为意的道:“能者多劳嘛!静远可比汉武时的霍骠骑,多镇一路,有何不可?”

  “万万不可!”

  谏官褚哲惊慌失措的冲了出来,道:“这古往今来,还未有节度使身兼两镇军务!这于礼于法,大大不妥。”

  李隆基眼中怒意腾起,他记得很清楚。

  就是这个褚哲,他是初唐褚遂良的孙子。

  褚遂良因为反武则天,受到了武则天的残害,即便人死了都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他死的地方。

  直到李隆基即位,方才为褚遂良平反,褚家人也得以回到长安。

  褚家人本就恨武家人入骨,武婕妤干出这种事情,身为谏官的褚哲于公于私都不愿放过她,言辞也是最激烈的。

  因此李隆基对他厌恶之极,不给情面的说道:“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景云二年,成为正式官职。虽无一人身兼两镇的前例,却也未有明文规定,不可一人身兼两镇。何来的理,何来的法?朕只知道,静远在我大唐危难之际,放弃京师的荣华富贵,自请出朝,为国戍边,一干九年。”

  “九年里,他连破吐蕃,为我大唐收复了河西九曲之地,稳固陇右局面。”

  “不只如此,面对天灾,他勇敢的与之对抗,将危害降至最低。面对陇山、乌鞘岭,他又化腐朽为神奇,让陇右经济飞速发展……陇右有今日之势,裴国公的功劳……”

  “谁能置疑?谁敢置疑?”

  “而今陇右稳定,河西事起,又是裴国公。他放弃自己九年心血,愿意去河西,从头开始。为得是什么,还不是我大唐天下。”

  “如此贤臣能臣,为何当不得两镇节度使?”

  “张爱卿、孙爱卿、王爱卿,皆是我朝重臣,是我朝的支柱。但你们扪心自问,他们三个,真的比裴国公更适合担任陇右节度使一职位?”

  面对李隆基,一个有一个的问题,褚哲无言以对。

  他人有的黑,但是裴旻没得黑。

  却如李隆基说的那样,论及先天开元两朝,满朝文武的功绩,不论是裴旻在政变里的功劳,还是军事、民生方面的功绩,都不是寻常人可以相比的。

  原来还有一个姚崇可以一比,但随着姚崇的罢官,裴旻的功劳就无人可比了。

  不只是功劳,而且为人处世的风格,也着实没得黑。

  从开始的自请外放,到现在的调职去河西,都可以看出裴旻不太重视自己手上的权力,是真心实意的想干一些事情。

  面对如此人物,即便是专门挑刺的谏官,褚哲也黑不下口。

  褚哲无言以对。

  立刻有另外一人接话道:“裴国公确实是陇右节度使的最合适人选,只是,让他身兼两任节度使,手握西垂近乎十五万军马,未免权柄过重。”

  李隆基记得他,也是反对武婕妤的一员。

  又有人道:“裴国公尚且年轻,将十五万大军交于他一人,手中权力过大,就恐国公一时把握不住本心,不如适可而止……”

  “裴国公如今年不及三十,未来还有大把年华,封赏过重,日后再立功绩,岂不是赏无可赏?”

  “陛下,功高无赏,最是可怕!”

  文武百官,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李隆基看看这,看看那,都是心底厌恶的对象,都是逼他对付心中挚爱的祸首,心中怒火腾飞。

  左补阙韩休也出班道:“臣也以为陛下对于裴国公实在恩宠过重,不利于天下……”

  李隆基猛地拍案而起,喝道:“何为不利于天下?裴国公为我大唐立下的功绩,你们在做的诸位,有哪一个比得上?朕对于大唐的功臣关怀体贴,何错之有?”

  “你等一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且不闻文王与姜尚?文王不嫌姜尚年迈,拜为太公,命武王姬发以父亲之礼对待,方才有了八百年周朝天下。”

  “还有,汉昭烈帝为得诸葛亮,三顾草庐,天下闻名,得之如鱼得水,以托孤之重。换来武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静远有西汉霍骠骑之能,对朕对我大唐又是忠心耿耿,朕以国士待之,换他国士相报,正可谓君臣相宜!”

  “岂容你等鼓噪?”

  见李隆基动了真怒,文武百官都忍不住为之一颤。

  兼之李隆基用了他们惯用的伎俩,以史为鉴。

  用了周文王与姜太公,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千古君臣为例。

  谁敢乱说就是调拨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

  李隆基拍着案几将一个个出班的文武寻常的灰头土脸的,就差没有指名道姓的痛骂一顿。

  最后总算消了点点火气,留下一句:“朕意已决!”

  离开了朝堂!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m123.cc。玉米小说手机版:https://m.ym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