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冤家宜解不宜结_我在明末有套房
玉米小说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六十六章冤家宜解不宜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六章冤家宜解不宜结

  第六十六章冤家宜解不宜结

  孔子门下三千门徒,七十二真传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然而,孔子的教学方式,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模式,既分启发教育,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

  通俗来讲,这其实是一个精英式的教育。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与现在的月考和期考,大至雷同。

  所谓的有教无类,就是你可以学习,但是能不能学到真东西,那就是看个人的天赋和领悟能力了。

  对于私塾,其实老师带的学生,很少,多者二十余人,少则数人,甚至有的家庭殷实,就专门请几个老师教导一个孩子。

  当然贵族阶级一般都是如此。

  私熟中读书教育,首重识字和背诵,教师教读句逗,首重字形、读音,区分四声。

  如《论语》开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老师在“子曰”边点一小点,领读“子曰”,学生也跟“子曰”,然后点读“学而时习之”,然后圈读“不亦悦乎”,学生均跟着照读。

  这就是老师教学生读书,也就是所谓句、逗之学。等到更深一些,如教读“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句时,必在第二个风字、雨字右上角画个圈,作为标识,教读作去声,即“春风风(读如奋)人”、“夏雨雨(读如育)人”,这样使学生在读书时,通过拉长声音的大声诵读,自然而清晰地区分四声,记牢读音,这也是学作八股文的基本功。

  这样的精英式教育,不仅缓慢,而且成本太高。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全旭的金梯书院,此时有一百多名学生,如果把他们培养秀才的水平,至少要花费十到二十年。

  先不说十到二十年的教育成本,光吃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可是到了十几二十年以后,要这群秀才有什么用?

  这样的教育方式,全旭负担不起,也等不及。

  在全旭看来,私塾教育并非完全可取,也非完全不可取,至少在培养中高端人才培养的时候,私塾教育是非常好的,比应试教育下的那种教育方式,要好得太多。

  就像杨振宁,他在四岁的时候跟着母亲认字,一年多的时间他学了三千多个字。而应该试教育下,要学三千多个字,至少需要五到八年。

  启蒙教育,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后世的教育模式成本低,效率也更高。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教材和教育方式的改革。

  首先要有黑板,也要有粉笔。

  这样以来,老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后世的那种方式,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老师在黑板上学习。

  望着粉笔,全旭也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孙望祖和牛金星能不能接受自己这样的理念?

  不过,他并不在意。

  大明的科举之路走到了极致,朝廷需要的读书人非常有限,三年才三百多名进士,大部分秀才和举人都是没有出路的。

  有钱,还怕找不到听话的读书人?

  如果牛金星不听话,全旭不介意让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无论牛金星有多大的野心,反正他既然来了,全旭没有答应放他再走,要么为他所用,要么就是死。

  就在这时,仓库外面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袁世卿带着十几名军大衣来到仓库里。

  众军大衣们也没有东张西望,纷纷低头站在门口。

  “东家!”

  全旭指了身后的书籍道:“把这些书和粉笔,搬到图书馆!”

  袁世卿微微一愣,这些书明显是旧书,而且都有被撕扯的痕迹。

  在旧书网上采购的旧书,虽然都是繁体版本,不过问题是,上面印刷着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为了抹去这些痕迹,全旭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撕掉外皮和前言,留下目录和内容。

  好在这些书籍并不太多,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

  数量也不多,因为库存有限,从三五百本到上千本不等。

  袁世卿望着这些被扯掉封面的书,有些痛心疼首:“东家这是谁干的?”

  全旭也知道古代人可不会拿书纸去擦屁股,就不会不爱惜书,全旭摇摇头道:“不知道,反正买的时候就这样了!”

  “这个天杀的!”

  袁世卿一边咒骂着,一边小心翼翼的搬着书,装在大车上。

  结果他就看到了一叠打印好的书封面,好在后世的图书,基本样式差不多,A4打印的封面完全够用。

  全旭指着书封道:“你再找几个人,弄些浆糊,把这些书装裱起来!”

  袁世卿点点头:“好的!”

  袁世卿随便翻看了一下这些书,顿时爱不释手。

  这些书与世面上抄录的书不同,全部都是印刷而成的,不过却要更加清晰,纸张也摸着舒服。

  十几名军大衣很快把书和粉笔搬到大车上,拉走了。

  全旭又道:“袁管事,你看看这个!”

  九块九超市里有文具也有小黑板,不过太小,给孩子玩还行,可是用来当教室里的黑板就太小了。

  “你按排木匠,现在就开始做,做黑板。这种黑板长两丈,宽约六尺,表面打磨平整光滑,用黑色的漆刷好!”

  “好的!”

  袁世卿没有离开,他感觉全旭应该还有话说。

  果然,全旭接着道:“明天或者后天,你要去一趟大名府城里,看看有没有铺子转让!”

  袁世卿微微一愣,瞬间就明白过来。

  全旭弄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就像他们穿的棉衣和衣服,不仅结实,而且还好看,面料柔和,如果卖出去,估计生意会不错。

  全旭倒没有想过倒卖棉衣和衣服,他想的是这些九块九超市里的小饰品。

  等着全旭来到后院墙角,却三娘站在墙角,脸已经冻得红通通的。

  “相公!”

  “怎么不回屋!”

  “我……相公,你跟我来!”

  三娘带着全旭回到主屋,主屋里的温度高,全旭感觉舒服多了。

  “什么事,现在可以说了吧!”

  “你闭上眼睛!”

  “东家,外面五柳黄家管事陈应求见!”

  全旭睁开眼睛,三娘隐隐有些失望。

  “让他到暖阁等我!”

  全旭望着三娘道:“你今天怎么这么怪!”

  三娘转身走进卧室,全旭跟着进去。

  只见床上摆放着一件崭新的锦袍,这是一件用月下白色质地的绸缎缝制的下缀,上面给绣着梅花的图案。

  “试试看合不合身!”

  全旭对于衣服还真不讲究,但是三娘不一样,她认为全旭应该衣着华丽,才能彰显他的身份。

  全旭耐不住三娘央求,只好在里面穿着保暖衣,外面套了这件下缀,头上戴着网巾,去暖阁面见陈应。

  此时的陈应显得有些狼狈,脸上有一块一块的冻疮,手上也是干裂的口子,他身后跟着两名身材娇小,头戴着面纱的女子。

  “陈先生,别来无恙!”

  陈应面上挤出笑容:“全爷,请高抬贵手!”

  “哦,你这是说的哪里话?”

  虽然黄立极被绑架,有他一份功劳,可是这个功,全旭还真不想要。

  陈应起初以为,还真是崇祯皇帝变卦了,准备拿黄立极开刀,随后他就派出人连夜通知位于京师的大公子黄蘅若。

  中书舍人在唐代的时候,属于正四品高官,与上州刺史、六部副职以及六寺五监副职同级。

  然而,到明代这纯粹变成了一种摆设一样的工作,级别也降至从七品。

  虽然黄蘅若地位低,不过却可以接触到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非常清楚朝廷中枢的动向。

  这段时间黄立极与卢象升打嘴皮官司,却一直高高占据上风,怎么可能会被缉拿到京师?

  这种事情并不难查,随后从驿站一查,顿时发现了问题所在,大名府既没有从京而来的锦衣厂卫,甚至连公文都没有过来。

  陈应与黄府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陈应自然没有证据,可问题是,谁也不是傻子,黄立极得罪的人最狠的其实是卢象升,不过他们政见之争,意见相左,还轮不到仇杀的地步。

  那么,嫌疑最大的人就是全旭了。

  全旭这个过江龙自从来到大名府,不声不响,弄到了两万多亩地,又随手干掉了钻林豹周楚。

  黄立极派出周楚准备杀全旭在前,要说全旭不会出手报复,那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此时的黄立极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最大的嫌疑人反而是全旭。

  全旭冷笑道:“高抬什么手?我与阁下没有什么吧?”

  “冤家宜解不宜结,全爷,您说对吗?”

  陈应的目光落向身后,那名年轻的女子,缓缓揭开面纱。

  全旭望着陈应身后的两名女子,只见她们那两张脸,几乎一模一样,难以分辨彼此,鹅蛋脸上柳眉、星眸、琼鼻、朱唇,非常完美的搭配在一起,算不上倾国倾城,却透着一种幽然似水的恬静。

  “你这什么意思?”

  “小小意思,意思意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m123.cc。玉米小说手机版:https://m.ym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