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零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_我在明末有套房
玉米小说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六五零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五零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第六五零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市场其实是培养起来的。就一个县城的经济就像一个鱼塘,那么一个城市的经济,就像一个湖。那么一个国家,就相当是大海了。

  鱼塘里的鱼少了,无论是想不捕鱼还是想钓鱼,那就不会那么容易,如果经济环境好,队伍一网下去,也可以收获可观。

  全旭其实一直在培养辽东的市场经济,虽然辽东仅仅相当于一千两万余万人,也只是勉强占了大明的十分之一的人口,然而,论起消费能力,并不比大明的两京十三省要差。

  特别是现在的金州,南京加北京一起,也不如金州的整体消费能力,因为是收税的原因,全旭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辽东的市场经济规模。

  金州只有二百多万人,一年仅仅以成衣为例,大大小小的成衣企业差不多相当于一百七十多万两银子税收,也就意味着,金州的成衣市场规模在三千四百万两银子上下。如果折算成同等价值的布帛,在两三千万匹。

  相当于人均六七套衣服,至于酒水也是大头,仅仅土豆二锅头酒,几十家酒厂,每年可以生产五千六百多万斤白酒,人均下来相当于二十八斤多,刨除那些不饮酒的少年和妇孺,饮酒人群的人均消费酒量更多。

  这是因为酒精衍生了很多产业,比如说香水、花露水,医用酒精,消毒水之类的产品,也需要耗费白酒的产能。

  与大明整体消费市场相比,辽东最弱的其实是粮食消费,如果在油和肉食摄入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年可以吃掉五百到八百斤粮食,可是,像牛奶和奶制品、豆制品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原因,粮食的消费能力更弱了。

  辽东人的整体寿命和身高都在逐年增加,可粮食的消耗量却逐年减少,现在已经跌至了不足三百斤,也就是人均不足一斤粮食的消费能力。

  河南、山东是辽东的移民大省,虽然现在河南的人口已经下降了将近五成,可是,河南的人口仍旧有将近一千多万人。

  但是,这个时期的河南太穷了,全旭在舞阳镇的盐矿生产的食盐,明明有地利的优势,可是,百姓太穷,很多百姓连盐都吃不起。更别说什么蔬菜、水果以及肉食了。

  这个消费市场很小,全旭需要唐王起表先代头作用,增加最庞大的农业人口的收入,繁荣河南的市场经济。

  可是,当到全旭的提议,朱聿键顿时吓了一大跳:“把所有佃农都清退了?你疯了!”

  “对啊,把所有佃农都清退了,然后开出工钱去招工,大家立下契约约定每个月给多少工资,然后他们给你们种田,你给他们发工资,大家各取所需,也省得他们老是以为你欠他们的。”

  全旭笑道:“相信我啦,这样招过来的工人工作的积极性绝对不是佃农能比的,你又省心又能得到更高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听到这话,朱聿键就沉默了。

  舞阳镇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有些工厂就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比如说,舞阳阳的水力磨坊,就是面粉加工厂,土豆粉加工厂,这种技术在明末已经泛滥了,只要有钱,投资几百上千两银子就可以开工厂。

  可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开工厂的人都可以赚钱,有的地主也看到了面粉加工的利润,只是他们虽然极力压榨家里的长工,但是磨坊里的利润却不高,反而出现亏损的情况。

  纺织技术也成熟了,这不属于保密范围,有钱可以向辽东购买机械,也可以自己聘请工人,打造纺织机,可问题是,经营的模式不同,反而让这些工厂经营情况产生了极大的差距。

  这就像是后世的煤矿和油田,有的油田是日进斗金,有的煤矿也是一天可以盈利几千万上亿,可是有的煤矿却处于亏损状态,甚至资不抵债。

  这里面的猫腻就多了,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问题,还是人为的干涉生产的质量和成本,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的问题,并不是一句谚语,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是不是担心招不到人?”

  全旭望着朱聿键道:“你多开点工资,提高一下工人的福利不就行了吗?”

  “抢不过你们啊!”朱聿键苦笑道:“你们全记抢人抢得太厉害了!”

  “这就需要你多给他们一点福利了。比如说只要是到你的农庄打工的农户,妻子女儿可以优先得到到你办的纺织厂工作的机会,再办几所私塾让他们的子女进私塾读书,这几条下来,保证所有工人都对你死心塌地了!”

  全旭语重心长的道:“唐王,你要是想做大事业,那就不能比烂,得比好,佃户也不是傻子,他们自己心中有一杆称,谁对他们好,他们都知道,也分辨得出来。”

  其实,在归德府的时候,也有的地主对百姓采取人性化的处理,比如说,田地收成低,也不是按照亩数收田租,而是根据收成多少,虽然也是剥削,不过比周围的地主稍剥削哪怕只一斗,佃户都愿意跟着他干。

  全旭的计划是以唐王为首,形成集体农场,将佃户变成工人,虽说后者跟前者一样,都是剥削,但能产生更高的效益,让更多的人获利。

  这个时期,农民实在是太穷了,就算有化肥,有农药,可是这些东西需要成本,也不可能免费送,同样,农民也没有资金去买。

  只有通过集体制或者是资金扶持的方式,获得初步的成功,这样才可以完成农业的良性发展。

  联合收割机技术,也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早在九零年代,几乎没有农民愿意使用联合收割机,那是因为农民没有其他选择,他们不能出去打工,也没有钱使用联合收割机。

  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因为务工人群手中有了钱,他们宁愿花掉金钱成本,也不愿意花自己的时间成本。

  新的杂交水稻,杂交麦子,新的种子,甚至连喷农药的无人机已经开始深入农村。

  就算二十年前有了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可是每亩地十五块钱的成本,老百姓也承担不起,现在则不是问题了。

  朱聿键一拍大腿:“好主意!,这样做,需要很大的成本吧?”

  “当然!想当初我为了搞好大名府的全家庄镇,半年之内就砸进了好几万两银子,你想把十几万亩庄田搞好,不砸个十几万两进来那是想也别想。”

  全旭淡淡的笑道:“如果开办配套的工厂,那投入就需要更多,不要心疼钱,钱只有流通起来,才有钱的意义!”

  朱聿键倒抽一口凉气:“十几二十万两银子!你想叫我倾家荡产啊!?”

  “高投入,高产出,一分耕坛,一分收获,随便往土地撒把种子就想获得丰收,那是做梦。”

  朱聿键非常纠结,他的拳头捏紧又松开,他虽然有心振兴唐王一脉,但还是觉得这样实在太冒险了,搞不好会连老本都搭进去。

  可是全旭所描述的前景又那么诱人,如果成功了,那绝对是名利双收啊!他到底是干呢,还是干呢,或者是干呢?

  陈振豪对于全旭可是佩服得无以复加,全旭光凭一张嘴,在唐王府忽悠了十几万两银子,还有九百倾地,这就是九万亩啊,哪怕是中田和劣田,那也是价值八九十万两银子的东西。

  短短一天功夫,成功骗到了百万两银子。

  全旭哪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陈振豪想错了。

  全旭还真没有欺骗唐王朱聿键,他说的都是可操作性的实质问题,如果朱聿键按照全旭所说的去做,最多两年,唐王府的收益可以翻一番。

  不过,让陈振豪头一回知道,他一直痴迷的圣贤之书并不是万能的,那些书只能教给他权术。

  权术有用,一个没有权术的君王是绝对无法驾驭群臣的,但是在国计民生领域,权术毫无作用,得靠技术。

  哪怕权术再高的君王,任他说得天花乱坠,任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是,一旦作为君王,不能让臣民过上好日子,那么他被推翻,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在遥远的欧洲大陆,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的欧洲人已经开始走上全旭所说的那条路了,这就是荷兰,早在六十年前,西班牙帝国北方省的七省,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合共和国)。战争在继续进入了八十年,直到十几年后,荷兰才获得最终的独立。

  其实,最初的时候,全旭想过要打土豪,分田地,可问题是,他自己就是土豪,而且是那种全旭跌到,崇祯可以吃饱的地步。

  欧洲已经走上这条路,生产力随之得到解放,效益越来越高,再加上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巨大收益,最终为欧洲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东方的大陆,在全旭的领导下,工业文明已经露出了一抹曙光,在古老的中国,已经逞化了两极分化。

  全旭的用意就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ps:最近几天刷剧,更新有些慢,请谅解一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m123.cc。玉米小说手机版:https://m.ym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