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崇祯的自救_我在明末有套房
玉米小说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四六四章崇祯的自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六四章崇祯的自救

  第四六四章崇祯的自救

  国家财政出了问题,说穿了就是国家信用破产。这种根子,其实怪不到崇祯皇帝的头上,而是那个五征漠北,七下南洋的成祖。

  虽然说明成祖朱棣战功赫赫,北征蒙古,南征安南,而且经济空前繁荣,不过这一切却埋下了一个根子,那就是大明宝钞,几乎成了擦屁股的废纸,老百姓不认,商贾不敢用,官员拿着强买……

  如果大明在这个方面的信用没有破产,大可像后世的美国一样,朝廷没钱,就可印钱,全世界买单。

  当时的大明国力强盛,藩属国就多达四十多个,多朝鲜半岛,日本到再吕宋,苏门达腊,最远可以渤泥,就是后世的世界第一大岛加里曼丹。这些藩属国大部门使用明朝的铜钱、当然,烂到家的宝钞,是没有人敢收的。

  也可以说是成祖的短视,滥发宝钞,让宝钞失去了本身的信用,到了崇祯朝,宝钞基本上就是废纸一张,如果不是代替一部分官员的俸禄放下去,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凡事是两面看,明朝的官员贪污腐败,也是政策原因,他们连温饱都保证不了,如何去保证民生?

  全旭在辽东,不仅铸造了全记银币,因为银足、成色好、份量足,深受百姓和商贾的好评,加上全记的信用,现在的不记名存单,已经有了一部分纸币功能。不过这种纸币暂时没有留下民间,以大宗贸易为主。

  这主要是全旭的势力现在只集中在辽南,根本就没有蔓延全国。

  全旭给崇祯的计策,其实也不能说是谎言,关键是执行力度,随着朝廷信誉的破产,崇祯的政令已经大打折扣了。

  就像辽饷他规定的每亩地加征一分二厘银子,相当于十二文铜钱,这十二文铜钱,在明朝可以买一斤盐,或者半只鸡,半斤羊肉,再或者半斤多点的猪肉。凭良心说,这笔钱不多,也不至于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可关键是,再好的政策,要有人执行,朝廷规定每亩加征一分两厘银子,知府敢每亩收三分甚至四分银子,下面的县令和胥吏敢收七分或八分,甚至一钱。

  那么这样以来,百姓交不起税,要么借贷,要么逃亡,他们扔掉自己的土地,成为流民,然后跟着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等反贼,正式造大明的反。

  这些叛军冲州撞府,那么朝廷肯定要出兵镇压,可镇压叛军需要花钱,需要粮草和银子,再加上关外的建奴,朝廷的财政问题就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虽然在这个时空,全家军的战斗力强,可以力压建奴,就算全家军能打,天雄军也能打,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是肯定不能,全旭在辽东有几百万石的存粮,减少给他一百万人口,他可以轻易养活,但是,让他进入中原腹地平定叛乱,他可以战胜那些叛军,可以毫不费力,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叛军战斗意志不强,遇到挫折就会主动投降,全家军的后勤本来就有限,十万人可以养活,那么一百万人呢?

  就会活活吃跨全家军。

  事实上,卢象升也没有喝醉,他只是装醉。

  全旭所说的话,他也在反思。

  事实上,卢象升也认同全旭的观点,大明养士出了问题,三十年间,耕地不可能减少六百多万倾,减少的土地都被隐瞒起来了,朝廷的税越收越少,自耕农越来越少,朝廷的财政越来越亏空。

  在成祖时期,一年朝廷的税收是三千一百万石粮食以上,而且卫所兵给朝廷上交了二百三十四万石粮食,这样以来,朝廷的收入就多达三千四百余万石。

  现在崇祯朝,凭良心说,地盘远没有成祖时期更大,也丢了哈密,辽东,不过问题是,现在的财政收入折算成粮食,差不多只有成祖时期的四分之一。

  卫所兵不仅仅不能反哺朝廷,朝廷想用他们,还要提供粮草,这就更加坑了。

  崇祯皇帝没钱,要不然不会给他一个中宁侯,也不会给全旭一个武威侯,作为文臣,他是仅此于孙承宗的第二位侯爵,而且是开国二百多年以来,文臣最高的爵位。

  崇祯用爵位来弥补他和全旭,其实这非常不公平的。

  卢象升下面的天雄军将士也需要他去赏啊,他要是不赏,一次两次没事,第三、第四次谁会卖命?

  卢象升躺在床上,眼睛睁大,盯着漆黑的天花板,他失眠了。

  同样睡不着的还有崇祯皇帝,他一直考虑全旭的提议。

  皇亲国戚他真没有办法动,他也知道这些人有钱,比如福王,朝有记录的就有黄金两万两,银子十万两,再加上他多年的经营。家产几百万两银子就轻松有的,可是他若是动了这些藩王,这些藩王还不能闹翻天?

  至于士绅,这一块也没法弄。

  一动,恐怕他就不明不白的驾崩了。

  不要以为崇祯就是傻子,天启皇帝暴毙,往事历历在目,全旭可以看出问题,曹化淳也反应过来,没有理由他看不出来。

  崇祯要自救也不见得就一定不行,全面军阀化和藩镇化,利用军阀压制文官,就像现在全旭这样。

  但是,明朝客观的舆论环境,他什么都不能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了。

  崇祯思来想去,看着身边躺着的周皇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周皇后其实也没有睡着,别看今天晚上全旭酒话连篇,可是在场的人都是人精,谁会相信全旭是醉话,还是借着醉话劝谏?

  “陛下?还没睡?”

  “朕睡不着啊!”

  崇祯长长叹了口气道:“朕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全卿所言,让朕给他一百万民,可是这样做,辽东只怕去了建奴,又起藩镇!”

  确实是,如果全旭反了,谁能制住他?

  光施恩,有用吗?

  李隆基对安禄山难道不好?要权给权,要钱给钱,结果还不是一样反了?

  现在的全旭,会不会以后的安禄山?

  崇祯思来想去,决定赌了。

  全旭要一百万人,他给了。

  至于辽饷以后不收了,百姓的日子会好过一些,总不会再造反了吧?

  崇祯五年五月十六日,朝廷按照原计划,开始大开大明门,举行献捷大典。

  这也是崇祯登基五年多以来,第一次举行献捷大典。虽然这两年日子更加难过,情况越来越糟糕,但他们都没有灰心,因为他们知道,还有这么一批将士在守护着这个国家。

  果然,广宁一战,明军血衣为铠,血肉为盾,骈足抵肩,死不旋踵,终于大破后金,斩首多达惊人的一万六千余级,俘虏三四万人,还招降了七八千蒙古骑兵,实为成祖七征大漠后的第一功!

  这次战功如此显赫,要接受检阅的部队也更多,老百姓当然不能错过,打老远就赶过来了。天安门一带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最要命的是,人还不停的涌进来。

  这还是自唐朝灭亡之后,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的老百姓再一次为军队打胜仗而爆发出如此的狂热。

  特别是官府透露的口风,辽东半岛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无地的百姓可以自行北上,到辽东半岛开荒,所开垦的田地悉数归其所有,官府每年两成利息,向百姓提供农具和种子!

  这是天大的好事,这些年陕西、北直隶没有一年不旱的,破产的农民越来越多,可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少,他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听说辽东那边的地肥得很,人又少,到那里开荒没准是一条活路呢。

  这样一来,明军的胜利就跟老百姓的利益直接挂钩了,军队打的胜仗越多,他们获得的利益就越多,这叫他们如何能不狂热?

  这段时间,全旭是最开心的人,因为天津港、登州港口一样是人山人海,百姓只要往辽东移民,免费船票,船上免费吃喝。

  这些人抵达旅顺口,就会在旅顺港口进行一次大规模消毒、隔离观察,同时也是在调养身体,半个月,再开始分批北上。

  按照全家军的规矩,十户或十人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十保为一镇。集齐一个镇的百姓,开始按照人头,向全记借贷,购买自己的种子、粮食、耕具、以及牛、马、驴子等牲口。

  这些人口,优先占据原明军在辽东的屯卫,这些屯卫或百户所、千户所,都是一座座小城,经过多年雨水腐蚀,房子肯定是毁了,城墙也破烂不堪,但是,比原地从无修建要好得多。

  百姓第一次感觉到了打胜仗的好处。

  为了举行这次盛典,崇祯基本上是砸锅卖铁了,但是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着下面人山人海,欢声雷动的盛况,他便觉得这钱花得值,这等盛事再穷也得办,而且还得大办特办,好振奋一下民心士气,不然老是没完没了的坏消息,老百姓不疯他都该疯了。

  流民在官府的诱导下,开始纷纷启程前往辽东,没有流民在各地闹腾,官府也安心了,崇祯也感觉清净了。

  关键是,全旭的承诺是一百万石粮食,而且是运到北京城的粮食,免掉辽饷,增加一百万石的财政收入,这个生意非常划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m123.cc。玉米小说手机版:https://m.ym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